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6:54:30
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编制发布《国家能源局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指南》。
对我国未来电网发展目标和总体格局进行前瞻性、系统性设计,形成目标清晰、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便于实施的中长期网架规划,避免大量重复建设和技术改造。预计全年新增装机略超1亿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5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至38%左右。
在国家促进燃煤发电有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影响下,电源投资同比下降12.9%。第二产业占比降低1.5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降低1.5个百分点,可见,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下降全部因高耗能行业下降所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基层调研、一线指导,及时掌握和分析电力规划落实和运行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9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在国家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政策引导下,电网投资同比增长16.9%,其中占电网总投资58%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同比增长35.6%。
五是东、中部地区用电增速领先并呈前低后高走势。(四)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减少不合理弃风弃光弃水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电源结构不断优化,但新能源发展过快、过集中、网源不协调等矛盾突出,弃能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电力转型升级瓶颈,亟需破解难题。工业厂房上的光伏发电,自发自用,节省电费开支,比下面的工厂利润都高。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农村现在的用电量小,就认为他们的用电量永远都小。在已经引入过可再生能源的农村或者牧区,它们已经激发了农牧民接受现代技术、拥抱现代生活的意愿,这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而不是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它激活了城镇乡村的产业经济,是村镇谋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能源不仅仅是能源而已,还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渔光互补,可以利用光伏板遮阴,养的鱼虾等,又肥又大,光伏发电收益更高。给农村地区和农民更多的能源选择,满足它们的需求,对于农村的自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占中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生活在靠近城市或城镇的地区,因此,初始阶段电网向农村的眼神能够很快速地覆盖大量农村人口。农村地区是我国未来新增电力需求的主要来源,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电力需求的主要地区。有人会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依赖不持续、低产出、低能量密度的可再生能源为农村提供电力,是否会限制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种说法忽视了某个关键点。电力部门发现,在起初几年覆盖了80%的农村人口的电网敷设工程,其实只占了需要敷设的电网数量的20%,而要给剩下的20%的农村人口送上电,则需要另外还有80%的工程量没有完成,而这80%的工作量还因为各种艰苦的自然条件使得敷设成本十分高昂。
总而言之,只要有了自主的能源,农村的生活条件可以更加接近城市生活------如果不是更好的话。农村中最原始的能源,如薪柴、秸秆等,以现在的标准来看,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尽管它们不是清洁能源。包括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提出农村电气化方案后,农村的无电人口迅速下降,十年左右就从超过四亿人降低到了八千万人。这就是当年那些光伏示范项目的效应,这就是电力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都把农村电气化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做的原因。
因此,如果农村(包括城镇化的农村)的用电需求还是用现有的火力发电驱动的电网延伸的话,将意味着大量的碳排放和粉尘排放的增加。光伏发电可以使用25年,平时只要适当擦拭灰尘即可,就有长达25年的稳定收益。
想方设法用各种新能源取代火力发电和长途输电线路,给农村地区带来电力和其它形式的能源,应当成为是今后几十年政府和社会为农村发展所制定的战略中的明确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光伏扶贫就是关键国策之一,当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其中,浙江新增分布式全国第一近900兆瓦。还能帮忙遮雨、隔热,降低室内温度2-5度,节省楼下的空调开支。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生态要比城市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伤害,因此,即便采用火电驱动的国家电网扩容能够经济地满足新农村或者是城镇化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也承受不了由此而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当前它正在以多种形式在全国开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没有电,农民就无法看到电视,听到广播,无法用电话,更不要说互联网。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因此,近几年,农村电气化的进程变缓,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当时的可再生能源不具备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电力在城市和工业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落后的农村能够使用代表着现代化的电力,当然是各国政府首先的选择。
他们不能用冰箱,不能用空调。宁夏、内蒙古、湖北、上海、山西、河北超过100兆瓦。
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吉瓦,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10.32吉瓦。再过十年,我们会发现,农村的用电容量,会比现在增加四倍,也就是说,原本我们认为已经解决了农村的80%的电气化需求,到了那个时候,其实还只有20%;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安装了大量的多余的新能源来满足甚至超前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的时候,这些多余的的容量空间往往很一年或半年之内就变得不再多余;我们会发现,村村通电只是农村电气化的第一步,远不是农村电气化的最终目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但是,随着农村电气化计划向偏远地区覆盖的时候,二八效应开始显现。山东紧随其后近800兆瓦。新华社于2017年2月5日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别墅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让自家的别墅更加美观、时尚、潮流,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农光互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发电两不误,相辅相成,收益率更高。
除了线路铺设的成本问题,农村电气化的大量需求还会带来了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巨大的用电需求的增加,就意味着新增排放的巨大增加。可再生能源,为农民,或者说农村地区的人口,提供了一个更具自主性的选择,他们可以明天就开始安装光伏电池板,几天或者几个月后就能够用上电。
现在的争议焦点是,对于那些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的农村,是否需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实际上,那些现在已经实现了电气化、也就是已经通了电的农村,供电线路的容量是非常小的,农村的户均装机容量不到300瓦,之所以如此之小,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农村用电量的确很小(见《中国农村能源问题系列文章之一:农村能源状况的变迁》),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送电距离长,电力部门不愿意为了农村未来的电力需求预留多余的电力,那样的话,电缆的造价和敷设成本都将成倍增加。鉴于上述原因,农村电气化的责任,从此以后,不可避免地要落在新能源的身上。
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村通过光伏扶贫,走上了现代化城镇的道路,从此脱贫致富。全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
如果说,村村通电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个政治任务,电网公司可以拿着财政的资金不计血本地架设长途线路来为农村进行输电的话,那么,今后农村的新增电力需求如果要进行线路扩容,从商业上来说,这对于电网公司将是一个灾难。恰恰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家中的电器一定会越来越多,用电量自然会越来越多。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广袤性和远远低于城市的人口密度,采用即发即用方式在用户侧发电的新能源,可以大大节约输电线路的成本,同时减少了输电损失。有了自主的电力,农民可以有条件看电视、通电话、用电脑、上互联网;农民可以有更加明亮的照明,家里可以尽情使用空调;可以自己进行水源净化而用上自来水,可以进行污水处理从而改善周围的生态条件;可以自行设立天然气站来让自己的家里用上管道天然气;可以通过清洁不带来污染的灌溉和温室提高农作物产量。
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当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包中,一家牧民用一头牦牛换来的光伏发电板加上一个小电视机和卫星接收机,使得他们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荒无人烟的高原中,能够通过电视机看到来自北京的电视节目,这个牧民为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所带来的欢乐和震撼,远非早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的城里人所能体验的。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笔者注意到,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如果能源不是以电的形式让农民来使用,农村就不能进入现代化的社会,而停留在原始社会。
2016年我国分别是呈现爆发态势,仅仅一年分布式新增达到4.24吉瓦,累计10.32吉瓦(2020年分布式60GW,增长5倍)。再过十年农村用电容量至少增加四倍此外,专家预计再过十年,我们会发现,农村的用电容量,会比现在增加四倍,也就是说,原本我们认为已经解决了农村的80%的电气化需求,到了那个时候,其实还只有20%;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安装了大量的多余的新能源来满足甚至超前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的时候,这些多余的的容量空间往往很一年或半年之内就变得不再多余;我们会发现,村村通电只是农村电气化的第一步,远不是农村电气化的最终目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发表评论
留言: